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言实出版社!
首页 > 图书评论

我社动态

鲜亮的情怀 ——《七情集》读后感
来源:陈广德   发布时间:2015-06-11   浏览次数:
    人是需要有点情怀的。
    何谓情怀?情怀是心境,情致,胸怀;情怀是心潮汹涌后之静思,生活丰富时之张望;情怀犹如源头从青山怀抱中逶迤而来,到绿树掩映下汇聚的清澈鲜亮。而散文是最能体现情怀的文体,正如作家汪兆骞所说,“散文的诞生,就是作家与生命相遇,与风景相遇,与世界相遇的种种情感和感悟。有灵魂的孕育、诗学的浸染和哲学的潜流。徜徉其间,荡气回肠,如闻天籁,如饮仙醪。”
展读回良玉的散文《七情集》,感受作者情深、理透、责强、意浓、文华的鲜亮情怀,宛若一道发光的热流,正穿透一切物性,温暖心灵的渴望。

1.

     一座山,一条河,一片土,一件事,一群人……在用“情”把她化为文字,“于是,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我的黄山情怀》)。《七情集》共七篇文章,这七篇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情”字。“无论是赞叹、激赏还是眷顾、追忆,字里行间都饱蘸着我的经历足印所踏出的体察之情、家国抱负所充盈的感恩之情和人生百味所引发的哲思之情”(《我所感怀的人文情理》)。
情牵黄山,“我为大自然造化的黄山大美境界而赞叹,也为这里产生的厚重徽文化而沉迷。黄山不仅是游览、休闲、养生的胜地,更是可以引人思索、促人顿悟、升华心灵的净土”,可以进入“有滋有味的品茗意境”。
倾情残疾人事业,体悟到他们“意志坚韧而强大”、“才能卓越而惊艳”、“品格谦虚而高尚”、“感情质朴而真诚”,让作者“受到了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汲取了太多的营养和力量,也对他们有着太多的钦佩和感激,这是可以终享一生的宝贵财富。”
     情系“三农”,“给我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珍贵记忆,一幅幅鲜亮透明的图景不时映入我脑海,拨动我心弦,直闯我心扉,让我激情荡漾,难以自已。”“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使我深深懂得种好粮食、吃饱穿暖对农家的重要,农业有个好年景是他们最真切的心愿,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是他们最朴素的期盼。”
     厚重的家乡情结,让作者“感怀乡恩”、“眷恋乡景”、“仰望乡土”、“追寻乡思”,“无论走到哪里,这种内心深处的情感从未淡化和走样,像陈年老酒,浓烈醇厚,日久弥香;像飞天风筝,海阔天高,根系大地;像巨型磁石,吸引游子,心路回归。”
     体悟民族情缘,“日月其迈,唯心维初”,“记忆的河床上,金子在闪光,河水在低吟,我心始终是民族心,‘民族’二字与我有不解之缘、难舍之情、相拥之命,民族工作是给我感触最大、感慨最多、感悟最深的领域之一。”
     认知水乡情韵,“长江的万丈豪情、黄河故道的历史悲情、黄海的澎湃激情、运河的千古幽情、太湖的秀美风情、秦淮河的婉约诗情……时如汩汩清泉扑面而来,时如万千江河涌入胸怀,在我心中反复激荡回响。”……
阅读这些文字,有“情”深入其间,从目光到心灵,自然会有丰盈的感觉,对这个世界的美,同样会有共鸣的味道。

2.

     如果说文章因“情”而存在,那么,依“理”就能走远。这个“理”是哲理。是用来说服、呈现这个世界的道理。《七情集》的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切入,感悟、思考、发现,提升到哲理的高度;并用这种在哲理的高度中得到扩充和张扬的文字形式,呈现“理”的透彻——从黄山团结松引发的“纵观古今中外,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悟,凡是有合力的地方就是有活力的地方,凡是有合力的事业就是有生机的事业,凡是有合力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团结出战斗力、生产力、凝聚力,……团结也是利己的,是有益于个人的心情舒畅和身体健康的。”由景到思,由思到悟,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其“理”自然通透。
     呼唤世人的爱心良知,作者指出,“善乃幸福之源、文明之基,做善事、做好事,对行善人是快乐的,对受益者是造福的,对社会文明进步是大有裨益的”(《我的残疾人情感》)。娓娓道来,由浅到深,入脑入心。
“人生之苦在于心之不足,人生之累在于心之不宽,知足心宽的人不苦不累啊”(《我的“三农”情缘》)。“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体悟,在得到和收获的时候往往不真正懂得好好珍惜和把握,一旦失去后才知道珍重和留恋,才真正懂得时光不能再来,”(《我的家乡情结》)。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真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启示我们:一离不开多,多离不开一,‘一’是主线和方向,‘多’是内容和活力,处理好‘一’与‘多’,五十六个民族才能精诚团结、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我所体悟的民族情谊》)。“水既是柔弱的,又是强大的。水既是善于变化的,又是永恒不变的。水既贞静自守,又滋养万物。水既能顺势而为、处下不争,又不畏强势、坚韧不屈”(《我所认知的水乡情韵》)。辩证又统一,融汇而贯通。
     情为何物?“它是一种感受,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笃定、实在而又温暖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尊重的社会默契;它是一种体验,是心灵的彼此交汇,是人性的自然流淌,是生命的灿烂展现;它是一种担当,是对生活的包容,是社会的责任,是爱的奉献。总之,情是人生真谛的朴实回响,最终体现的是道德、精神、品格,着力追求的是真实、善良、美好,渴望得到的是幸福、信任、仁义。”这样透彻、明了的阐发,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理性引领。

3.

     《七情集》中的七篇文章,是作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陆续写成的。虽然作者自谦地说是“以善良的心趣,透视过往的世事,解读人生的操守,浅释人文的情理”,但在行文中间,仍然承载了强烈的责任感,透露出切合实际的责任心。
     “我时常在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虽然只是匆匆过客,但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先人们为我们留下大美的黄山和厚重的徽文化,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善加利用,使之永续传承下去。”“……对价值较高的古村落、古民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植入市场因素、增加经济效益,进而以此反哺遗产保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中华民族助残帮困的传统美德应该很好地传承、弘扬和光大,绝不能缺失、扭曲和错位,我们都应该有正义仁爱之心、同情怜悯之意、善良助人之举。”“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如果到那时,他们的境遇还不能明显提高、生活还不能得到应有改善,我们是没法交代的。”
    “我们应给予‘三农’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对农民群众抱有感恩之心,带有谦恭之诚,满怀关爱之情,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真心实意帮他们解忧,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我们全面取消‘农业四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按地亩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行‘农业四补贴’,开创了政府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支持‘三农’事业,不正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吗?”
     “实行‘小民族大政策’,采取‘小民族大扶持’,促进‘小民族大发展’。”强调“有国就有边。有边就要守。治国必治边。”“我们常说民族工作是‘三个方方面面’,即方方面面都涉及,方方面面都要做,方方面面都要整合起来,就是要形成凝聚各种资源和力量、共同做好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这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紧迫。”
     “为解决好‘三农’和城乡协调问题,当时我们还提出,强化农业还得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繁荣农村还得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富裕农民还得要大量减少农民,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这一段段话语,似清风明月,也振聋发聩。

4.

     文以意领。作者的文章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我们讲爱民、亲民、利民、富民、安民、护民,万万不可忘记了农民;……追根溯源,我们与农民血脉相通,我们与农业血肉相连,我们与农村血缘相亲。农业是我们的生存基础,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勤劳质朴、坚毅顽强、崇善明理和知足感恩的特质,值得我们礼赞和尊重。”“小民族、大政策,传达的是一个大党的大情怀,树立的是一个大国的大形象,展示的是当代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大风采。”
     浓浓的善意——“能使自己方便和快乐是聪明,能使周围的人也方便和快乐是大聪明,能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弱者都方便和快乐则是睿智了,人生因利他而更加丰富多彩。”“在跟随时代潮流的同时,务必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坚守好‘底线’‘红线’和‘高压线’:为人处事应遵守规则,这是大众俗成的自律标准,有不得违背的道德底线;从政当官应遵守规定,这是权力制约的准则,有不能逾越的政策红线;社会成员应遵守规矩,这是行为的刚性约束,有不能触及的法律高压线。”
   浓浓的美意——“在人的一生当中,既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板有眼地干事,又要有情有义地交往,有德有诚地待人,也要有动有静地健体,有说有笑地生活,这样才能有血有肉地做人,拥有有滋有味的人生。”“我所认知江苏地域的根、本、魂,江苏风情的意、蕴、脉,江苏人文的精、气、神,早已与这包容万物、滋养生命、情韵流动的水融在一起了。”
   浓浓的真意——“我们个人无法决定自己是否长得漂亮,但是可以选择活得漂亮;我们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可以展现自己的笑容;我们个人无法完全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是可以努力拓展自己生活的宽度;我们个人无法管控别人的言行,但是可以掌握自己的言行;我们个人无法左右天气的晴阴,但是可以掌控自己心情的好坏;我们个人不能准确预测明天,但是可以好好把握今天;我们个人不能事事要求结果,但是可以认真掌握过程;我们个人不能样样顺利,但是可以事事尽力。”
     当然,也有依依的别意——“离开(江苏)的时候,我曾讲,我会永远心系江苏,情系江苏。古人常以‘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来表达绵绵不绝的情感,如今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已经通水,不久以后我在北京也可畅饮长江水。我终可借一杯清冽甘甜的长江之水,寄托我对水乡江苏的魂牵梦绕之情,对江苏人民的美好祝福之意。”
     拳拳的赤子之心,不时在世事洞明中流淌出浓浓的本真之意!

5.

     读回良玉的《七情集》,让我再一次体验了汉文字的华美——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可以“立片言而居要”(陆机),可以任凝聚着作者情感与思想的浪花在文章中恣意绽放,闪现出知性和哲思的光辉。
     当然,文字是倾诉的一种形式,作者的运用赋予它高洁和灵魂。回良玉的这些散文除了让你感受其间诗意的美感和内心本真的精神,还让你深深地感悟到一位领导者的担当意识和运用文字独特的切入点以及在从政和人生岁月中那些磨砺的痕迹。当你读着这些构思别致、文字质感、内容厚重、风格秀婉的散文,眼前仿佛有一位长者在和你促膝谈心。
     《七情集》的精神向度和行文风格,还呈现了一种跨文体的尝试:既着意化开政论文的总结和依据,又悉力提炼事物的本质和活性;既从诗词、典故中摄取灵性,从散文中借来舒展,又从绘画中汲取色彩,从音乐中找来节奏;还从修辞(排比)中构建气势……文章中既有情深、理透、责强、意浓、文华的鲜亮情怀,还具有朴实、高雅、警策、凝练、华美、求新等美文元素,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让你在体味情怀的同时,感觉到一种 希望和收获。文章发表后,一些部门、单位和地方还专门组织学习研讨,当不足为怪。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荀子),以此向作者表达敬意。
     
     《七情集》 回良玉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5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