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华 资深媒体人,《今晚报》原文化部主任、全国晚报文化记者学会副会长、文艺评论家、传记作家。曾荣获天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市劳动模范称号。出版纪实文学作品10余部,代表作有《焦点大冯》《光环的背后:我与名人》《歌唱祖国:王莘传》。
《天生我才:冯骥才传》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艺术再现了这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军人物,至今八十载波澜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冯骥才不懈的艺术探索,和一个知识分子挺身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资深媒体人、传记作家杜仲华,听他讲述与冯骥才的交往以及该书创作经历。他在书中的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的感情,让更多人读懂了冯骥才的艺术人生和心路历程。
从试试看到超出想象的创作
“2023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冯骥才的电话,说中国言实出版社计划出版三位老作家的传记,他希望由我来写他的传记。”杜仲华透露,冯骥才让他写传记的原因是:“第一,你熟悉我;第二,你文笔好;第三,你懂画;第四,你善于整理。”
杜仲华曾任《今晚报》文化部主任,与冯骥才有着将近40年的交往,是对冯骥才独家采访最多的媒体人;他还与冯骥才一起到全国各地进行文化考察,可以说是冯骥才人生路上的见证者。尽管如此,杜仲华对为冯骥才作传还是缺乏信心,“因为他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大才,一人驾驭着文学、绘画、文化保护和艺术教育‘四驾马车’,在文化艺术的沃野上纵横捭阖,涉猎如此广泛,学问如此浩瀚,怎样才能将这些相互交织的领域整理得既有完整构思,又有条不紊?他的审美眼光如此之高,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和生动再现他迄今八十余载漫漫人生,得到他本人和读者的接受和认同?”杜仲华坦言,传记创作的难度很大,他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创作的。
杜仲华尝试着用类似小说的笔法,写出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冯骥才的建议下发给出版社,很快便得到了出版社的反馈:“我们觉得文笔很好,写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符合我社的出版要求。”于是,杜仲华开始动笔,每写一章,就给冯骥才和出版社传送一章。2024年春节之际,他和冯骥才充分对谈了一次,补充了一些之前没有提及的经历和细节,冯骥才也对他已经完成的书稿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该书于2024年3月结稿,12月正式出版。冯骥才看到样书后高兴地致电杜仲华表示祝贺:“这个版本很有阅读价值,是你的精品力作。”杜仲华表示,能得到传主的首肯和称赞,是超出他的想象和预期的。
他的故事属于同时代的人
《天生我才:冯骥才传》从探寻冯氏家族根脉开篇,以“梦想起飞的年代”“苦难是一笔财富”“用文学抚摸伤痕”“文学激流中的‘弄潮儿’”“绘画是心灵的闪电”“把老城留在画页中”等12篇章,呈现了在宏大时代背景下冯骥才人生中的精彩故事。杜仲华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本书,系统地梳理和解密冯骥才的成长史、奋斗史和成功史,使读者看到一个此前他们所不了解的、立体的冯骥才,并从他的人生故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教益。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这个千古名句,不仅适用于大冯,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只是,‘材’有大小,‘用’有不同罢了。”杜仲华说,比如,冯骥才的成长过程有阳光普照,也有阴霾密布,而恰恰是在逆境中,他的才能、智慧和意志得到了最好的锤炼和发挥,才能为理想和追求无所畏惧、知难而进、决不轻言放弃。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成为新时期“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写出《神鞭》《三寸金莲》这样的文化反思小说。其后,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保护工作,也非一帆风顺。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他不仅多次在两会上提提案、在媒体上写文章呼吁,还一次次卖画,无偿捐赠给社会。这种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当下的年轻人无疑具有示范意义和激励作用。
“他的人生故事不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与他的同时代人。”书中的这句话,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创作初衷。除了精彩的故事之外,书中还采取对话形式,记录了冯骥才有关艺术创作、中西方文化比较学、年文化、当代文人画、民间艺术和非遗保护的独到见解和精辟论述;收录了冯骥才在人生重要时刻的一些珍贵工作、生活图片,可谓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史料与故事有机融合
“写作中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中,选择和提炼出所需要的内容,把它放到全书的总体架构中,用我的叙述方式表达出来,既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又要生动有趣,让读者看得下去。”杜仲华表示,他力图将冯骥才的人生经历与特定时代背景糅合在一起,将史料与故事糅合在一起,将冯骥才的事业发展与家庭生活的变迁糅合在一起,从而构建起一条以时间为顺序、相对完整、线形的情节链。
杜仲华说,之前他读过一些名人传记,如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等,很想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传主的人生经历情节化、细节化。比如,他年轻时生活动荡,曾10次迁移,他自嘲是“老鼠搬家”,书中详细描述了他每次搬家的原因和过程,其中有一次,他和夫人深夜里听到屋中有人走动,以为有小偷光顾而虚惊一场。还有他与文坛好友王蒙、韩美林、贾平凹等人的相识、相知、惺惺相惜的交往故事,也都进行了绘声绘色的叙述与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评论家认为,杜仲华在创作中注重情节性和细节描写,从而形成一种史料与故事杂糅的独特风格,使该书既有一定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吸引大众阅读,成为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一个范例。
杜仲华表示,如果说《天生我才:冯骥才传》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并引发了社会反响和大众关注的话,主要是因为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